一件上千元(新台币,下同)的环保运动衣原料竟是几支塑料瓶。台“行政院环境保护署”23日表示,塑料瓶再生料品质提升,用途更多元,深受海外足球赛青睐的环保运动衣,正是塑料瓶变黄金的最佳代言。
炎炎夏日,来瓶清凉解渴的饮料正是时候,但可不要小看这些废弃的饮料瓶。依“环保署”统计,2010年度台湾回收约10.4万吨的塑料瓶,产出约8.7万吨再生碎片,这些碎片可再制成各式塑胶产品,创造无限商机。
2010年塑料瓶再生碎片用途调查结果显示,用途最多的包括毛毯、衣服等纺丝纤维制品,占5成5,其次是假发、拉链等单丝纤维制品,占1成,剩下的用在包装用和非包装用塑胶制品。
以纺丝制品为例,台湾已有厂商承制国际品牌的环保运动衣,并深受海外足球赛青睐;一件上千元的环保球衣原料只需6到8支塑料瓶,正是塑料瓶变黄金的最佳代言,其他像假发和再生碎片开发出的高品质塑料瓶再生酯粒,同样创造高度附加价值。
塑料瓶变身为衣服,首先要将塑料瓶粉碎成塑料切片,然后进行充分彻底的清洗。当然不同厂家由于工艺流程的不同,步骤会有区别,也有的先清洗,再粉碎。
第二道工序就是烘干。只有充分地烘干,才能保证原料在下一步熔融过程中密度均匀,不会产生气泡等杂质,进而影响出丝质量。
第三步是过滤,主要是将杂质滤掉。
然后是一系列的程序,最后经可调控的喷丝,生产出具体需要的纺织纤维。这种纤维像一条条晶亮的蚕丝,经切断等工艺加工后,就成了成品,可以织成需要的面料,制作所需的服装。
这就是目前常用的塑料回收再生、制造所需织物纤维的大概步骤,少数发达国家或先进企业还有其他方法生产,但共同点是,原料需求都是主要含PET的废旧塑料瓶。一些国家的塑料回收非常先进,可以将回收的塑料进行极为细致的分类,进而获得所需品种的塑料。
市场上的其他面料或填充物,是在上述生产的基础上,再通过复杂的工艺改性,如将织物纤维进行膨化或加绒、加棉等,生产出多种人们想要的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