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礼仪所涉 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但现在中国人为了一点小事就会大打出手,是什么缘故呢
两拾荒匠为争抢塑料瓶子而发生抓扯,随后其中一人拿出木棍,朝另外一人打去,致对方头部受伤。昨(15日)凌晨,受害者在市中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目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刑拘。
“有两个拾荒匠正在打架,地上好大一摊血……”14日22时24分,巡特警二大队接到市民报警称,大观园旁有两个拾荒匠正在打架,其中一人被打后生命垂危。
22时26分,巡特警二大队6名民警火速赶到现场看到,一名衣着破烂的中年男子倒在地上,奄奄一息,手上还拽着收垃圾的袋子,身旁是一大摊血迹。
报警人是一名学生,姓文,他目睹了事件全过程。据他介绍,当晚22时10分许,他从大观园经过时,看到两个拾荒匠为了一个饮料瓶子争得面红耳赤,随后,两人发生抓扯,年长的拾荒匠的从垃圾袋中拿出一根木棍,朝年纪稍轻的拾荒匠身上打去,对方没有还手之力,口中吐出鲜血,稍后头部更受到重击,倒地昏迷。
“那个打人者在那里!”民警在目击者指引下,发现打人男子并没有逃逸,而是在兴力达广场的喷泉处悠闲地喝着酒。“我还没出绝招呢”,面对民警,该男子声称,“放心,那个人死不了的。”
该男子随后被民警移送到城厢派出所接受调查处理。据调查,该男子姓刘,60余岁,长期在兴力达广场附近收垃圾。在派出所,刘某依然称,他还没有出绝招,“不然那个男子会遭得更惨”。
死者:送上救护车还问垃圾袋在哪
14日22时30分,120救护车赶到现场。经过医护人员紧急抢救处置后,受伤男子逐渐苏醒,他口中还有血,但手里依旧抓着垃圾袋。医护人员将他手中的垃圾袋移开,随后将他抱上担架,抬上救护车。
“我的垃圾袋放到哪去了?”在救护车内,该男子对医护人员说。“放心,我们不会拿你的袋子。”医护人员轻声安慰他。随后,该男子被送至市中医院进行抢救。昨(15)日凌晨0时40分,该男子经医院多方抢救无效而宣布死亡。目前,受害男子身份尚未核实,犯罪嫌疑人刘某已被刑拘。
国人的道德形象意识是实用型的道德形象意识,不是原罪型的。实用型的道德形象意识指的是从功利的角度来对待道德形象和行为。这种道德意识要求道德行为给个人带来社会回报,不能从社会得到好处和奖励,那么,人们会暂时的道德放在一边。在熟人社会和私人社会,道德的奖励或惩罚的主体是具体的,实在的,因道德行为可以带来实际的好处,可以树立良好的名声和形象,在你要帮助的时候,有好的道德形象的人,就可以得到亲朋好友的的帮助,但是这种道德意识是机会主义的。一旦进入公共领域,由于面对的是陌生人的社会,道德行为不能直接给人带来可预见的物质和精神回报。
传统礼仪文明对我国社会历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一般说来,社会上讲文明礼貌的人越多,这 个社会便越和谐、安定。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教养有素,礼貌待人,处事有节,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多一些愉悦 ,而国家、社会更多一些有序与文明。从这一点讲,礼仪对社会起着政治、法律所起不到的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大量礼仪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处于渗融并存的状态,又由于礼仪文化的糟粕所产生不可低估 的消极作用。我们忽视了传统礼仪文明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相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学校对礼仪养成教育 不够重视,许多不文明的行为亦有增无减。在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 精华,使传统文明礼仪古为今用,重建一套现代文明礼仪。
我们怎么来帮助这些穷人呢???
一直以来,我们的扶贫、包括民间扶贫往往是给对方钱或者物,结果发现这种方式不够好,扶贫的对象不是变得懒了,就是直接把物资卖掉换酒喝。这算是扶贫的一个悖论:越扶越贫。不但是没有富裕多少,连原本的文化传统都能丢光。看上去很多公益组织做了很多工作,实际上并没有达到目的。
有一种做法比较见效,就是农村的“小额贷款”。在国内是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首先倡导的,现在还有一个叫做“贷帮”的组织来做。原来是白给扶贫对象一些钱,现在则是你要贷款,不但要还、还要给利息,虽然不多。贷款这件事除了要说自己能还,还要提出一个合理的创业方案或者行业。
这就很符合经济规律。钱不是白给的,自然就要用好,而敢于贷款的人多少都是有想法、有能力的人,基本上还款没有多少问题,一个人在农村那种相对流动性较少的地方,必然也会注意自己的信用形象,除非实在没有办法,否则不会欠债不还。茅于轼先生的试验是很成功的,小额贷款不断增值,也就能帮助更多的人。而贷帮的操作更为专业,目前他们在吸收公共力量参加,已经开始对提供资金参加者支付利息。
除了给钱之外,还有一种方式更有意义,这是在国外近些年兴起的一种风潮,叫做“90行动”。这事儿跟90后没啥关系,这个运动的主要意义是要帮助世界上90%的人。这话怎么说?因为自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的产出第一次超过了消费,人类进入了一个消费时代。
但实际上这个消费时代是少数人的消费时代,这个世界上有40亿人每天收入不足2美元,十几亿在绝对贫困线以下,他们喝不到干净的水、用不上任何的电子设备。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有一群设计师放弃了为那些城市里的富裕消费人群设计产品,而是转身为这个世界上90的贫困者设计产品。
重要的是,这些东西没有一样是免费的,你要花钱去买回来,哪怕再怎么便宜,就是不会让生产者免费发放,哪怕是一美元一根的生命吸管都不会白给。为什么?白给不值钱,没人会珍惜,你买回来就会珍惜。当然,设计师们不会设计太贵的东西,成本一旦高了,他们的设计就会重新修改。更多的时候,他们会设计一些最简单的农具,这些农具便宜而高效,可以用来满足缺水地区的需要。这个更是授人以渔的方式。
实际上这两种最有效的扶贫方式都有最重要的一个特点:不免费。绝不免费给穷人钱、绝不免费给穷人东西。前者保证了贫困人口通过自己的劳动与智力发展,而不会因为穷变得连精神都贫穷了下去。后者则保证生产者也有利润,不会在慈善的名义下白白付出,使得他们也可以发展与投入。这就是扶贫当中的经济学应用,看上去没有那么单纯,可实际上这才是真正的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