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塑料瓶的主要成分是聚酯。聚酯的生产制备过程中,需要一种催化剂。以前大多采用含有毒重金属的锑系催化剂,尤其是在受热后,毒素产生的可能性更大。科研人员后来使用了无毒的钛系催化剂。这种催化剂具有活性高、用量少等优点,但存在分散性差、反应速度低等缺点。喝了塑料瓶装的热水,容易有残留物质进入身体,对身体有害……这是大家对于塑料瓶的固有印象。如今,南理工一项新技术可以摘掉塑料瓶“含有毒物质”的帽子。这项新技术叫“低温下制取纳米二氧化钛”。
南理工汪信、刘孝恒、陆路德、杨绪杰教授等发明的这项新技术,可以提取无毒高效的催化剂纳米二氧化钛晶体。据介绍,二氧化钛是钛系催化剂的一种,超细纳米级的二氧化钛催化剂是从无毒的聚乙二醇体系中提取的。因为晶体细小,表面积大,反应活性强,催化效果明显,解决了传统钛系催化剂反应速度低等难题。
此外,原先制取二氧化钛都是在高温条件下完成的,耗能高,制取过程中用到的表面活性剂只能作为工业废水排入环境,很不环保。新技术可以在低温环境下制备,降低耗能的同时,还可以回收原材料聚乙二醇,重复利用。
据介绍,使用这种超细催化剂后,制成的聚酯生产的瓶子具有光亮度优异、强度高、尺寸稳定性好等特点,可提高热灌装饮料的灌装温度。近日,该项目刚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颁发的“第十三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可成功应用于催化、复合材料、化妆品等多种领域,革新了生产技术、提升了产品质量、改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