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酒瓶、饮料瓶和牛奶瓶等食品包装瓶不但设计独特,而且在功能上也颇有新意:或者让消费者使用更加便利,或者让食品在包装里还能被再加工,从而达到自动保鲜和保温的效果。
清酒罐:自动加温
有一种日本生产的清酒在饮用前,只要用一只附带的塑料小棒从罐底的小孔中捅入,水立即就会和生石灰混和在一起,产生大量的热量。所以,只需要3分钟,就能把一罐清酒加温到58℃。
调味瓶:自动出料
日本的一种装醋、酱油等的调味瓶,在瓶身上有一个小孔,有按钮控制着它的开关。在倒出时,可用手指按下按钮,外面的空气进入瓶内,内装物便能源源流出;手指一松,按钮因弹簧的作用就自动堵住进气口,内装物就不能流出。
啤酒盖:自动抽氧保鲜
最近,美国某生产啤酒瓶盖的企业研制出一种特别的啤酒瓶盖,把它盖在啤酒瓶上,即可抽出混入瓶内的氧气,防止啤酒因氧化而失鲜。
奶瓶:根据热度自动显色
美国某制瓶公司推出一种新型热敏塑料奶瓶,这种奶瓶有多种颜色,如温度超过40℃,奶瓶就变为白色,这表示奶瓶中的牛奶太烫了;等瓶中的牛奶冷却后,奶瓶会恢复到原来的颜色。这是利用给制瓶用的聚乙烯注入热敏性化学元素的原理。
现实中,食品包装瓶及包装材料的安全、卫生质量控制比较薄弱,实际形势不容乐观;食品包装瓶、包装材料生产企业规模小,工艺设备落后,管理水平不高,产品安全质量无法保证;一些食品企业只注重所生产食品的安全质量,不注重所使用包装的安全质量,对采购的食品包装质量把关不严;一些食品包装瓶、包装材料企业,在贸易合同中不规定货物的安全、卫生指标,有的甚至隐瞒货物实际用途,以此逃避检验检疫机构的监管。这些现实问题使得包装市场问题层出不穷,安全隐患尤为突出。
在食品包装中,塑料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由于其轻便简洁和各种优异的性能,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得到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一个重点。而现有的食品包装行业,厂商的观念似乎本末倒置,将重点大多放在了包装外观上,而忽视了包装的主要目的—-保护食品,因而市场上就出现了很多不合理,选材不正确,甚至生产不合格的产品,使得不但对食品起不到保护作用反而“污染”了食品本身,例如由于包装材料使用不当,使得未到保质期的食品提前过期;包装材料质量不达标,使得材料中的有害物品被析出流入食品中。此外由于人们对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以及市场的开放性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我们的产品不会仅限于国内,对外贸易量的增多,也使得我们对包装产品的质量安全性方面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
一些化工物质如果用于食品包装,对人体是有害的。如聚氯乙烯塑料遇含油食品时,其中的铅会溶入食品,因此不能用其制品盛油质食品、倒入热油。这种塑料当使用温度高于50℃时,会缓慢放出氯化氢气体,对人体健康极其有害,所以用这种塑料制成的容器不能用于微波炉加热。
然而,并不是说化工材料就不能用于食品包装。尤其是塑料,由于其具有易于加工、使用方便等特点,在食品包装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各种各样的塑料由于化学稳定性等方面的不同,在用于食品包装时,肯定是有各自的条件。如聚丙烯用于微波炉餐盒,可以进行加热。而聚苯乙烯能用于碗装方便面盒、快餐盒的制作,但不能放进微波炉进行加热,更不能用于装载强酸、强碱性物质。低密度聚乙烯可用于保鲜膜、塑料膜等,当遇到110℃时会出现热熔现象,所以使用微波炉加热前,一定要先取下食品的保鲜膜。用于食品包装的塑料等化工材料,其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也必须严控。
如果无视各种塑料的不同,在食品包装上一律封杀,是不足取的。然而如果一些包装制品和食品生产厂家明知某些材料不能用于食品包装却还要为之,那就是丧失道德了。
作为相关化工企业,在生产食品包装材料时,除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外,还要做好有关标识,告诉用户该种材料的正确用途,同时积极向消费者普及使用知识,这是十分必要的。
据专家介绍,在加拿大,温度在50℃以上的食物是不能用普通的食品塑料袋来装的。食品包装上必须注明可以达到的最高温度。在英国,食品标准局有专门的部门对食品包装进行监控,不仅要求包装必须有合格标签,还要明确标明包装的耐热温度。因此,随着我国民众对食品安全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家相关部门也要开展一些类似的工作,让我们的食品包装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