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棉衣的价格从200元涨到400元,一个塑料瓶的回收价从2分5涨到一毛钱。 这两种看似没有关联的涨价,其实背后的推手竟然是同一个——棉花价格。 塑料瓶的华丽转身—— 从一毛钱四个到一毛钱一个。
在张晓辉出租房的阳台里,曾堆积着数百个饮料瓶,作为“饮料控”的他,1.25升的可乐,他一天能喝俩,500毫升的最多时一天喝了六个,杨小凡的这个习惯已经保持四五年了。2008年夏天,他用卖饮料瓶的钱买了台电风扇。 不过,从2008年10月份开始,他就不再卖饮料瓶了。“在那之前饮料瓶都是一毛钱一个,后来掉到了一毛钱四个,喝完干脆就随手扔进了垃圾桶。”杨小凡说。 20日下午打扫卫生时,杨小凡再次准备往外扔塑料瓶时,被邻居制止了。 昨日上午,在大东区一小区收购点,杨小凡的一编织袋瓶子卖了8.6元。他所卖饮料瓶的基本行情是:500毫升的瓶子一毛钱一个,1.25升的两毛钱一个。 在沈阳收购十多年废品的安徽人钱德树说,2008年10月饮料瓶在半个月时间从一毛钱一个跌到一毛钱仨,年底跌到一毛钱四个。2009年三四月份时又稍微涨点,但由于瓶子利润太少,他们一直没法提价,去年底时,已经涨到一毛钱两个了,今年“五一”前后,回收站对他们的报价由两毛五两个变成三毛钱两个,他们也就将价格提到了一毛钱一个。 据了解,在一些回收站,小饮料瓶涨到了一毛五一个,大的涨到了三毛钱一个。 上游企业需求增加—— 日需求从2万只到10万只 塑料瓶价格的飙升,让废品收购站生意回暖。来自河南南阳的姚凤芝告诉记者,2008年底塑料瓶价格一毛钱四个时,她有时一天只能收到三五十个,还没有捡来的多。当年,由于其他废品生意也不景气,她的几个老乡陆续回老家了,只有她在坚持。“现在一天能收四五百个,而且越来越多。” 据了解,沈阳废品收购站回收的废旧塑料瓶,多数卖给了化纤企业,上游企业对产品的需求加大,也抬高了塑料瓶的价格。 广州一家化纤公司负责人林淼说,去年以来,该公司的收购量以每月10%的速度递增,即便这样,也依然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因此他们不得不加大收购量,这样价格自然也就上来了。“目前日加工量至少10万只毛瓶,2009年最少时只有2万只。”林淼说。 据透露,毛瓶(塑料瓶)先经过机器切割变成瓶片,再经20多道程序加工后,就变成了柔软的纤维,我们平时生活中所见的枕芯、地毯及毛绒玩具的填充物甚至衣服等,很多都是塑料瓶转变而来的。 意想不到的原因—— 棉花涨价引发的蝴蝶效应 为了探究塑料瓶涨价的背后深层次原因,记者通过多方了解后惊奇地发现,棉花涨价竟然是塑料瓶涨价的最重要推手。
杭州一家服装企业负责人透露,去年上半年,国内棉价暴涨,上半年里由1.3万/吨涨至1.9万/吨,涨幅近50%,这使得不少上游企业放弃棉纺转而生产涤纺,使得对塑料瓶的需求量大增。 长期从事塑料制品研究的卓创资讯分析师陈杰说,最近一年以来,国内30%至40%的棉纺企业转成涤纺企业,生产涤纶化纤产品。同时,因我国对纺织品实施的出口退税政策,加上涤纺行业的良好发展前景,新上马的涤纺企业增多,它们对原料的巨大需求,推高了塑料纤维价格,从而使得塑料瓶价格出现暴涨现象。 此外,塑料是石油的提取物,涨价与石油上涨也有一定关系。 行情看涨 废塑料瓶也囤货 自从废旧塑料瓶被行业内看涨以来,个体废品户之间的竞争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据了解,一般一个小区内居民的废旧塑料瓶大致都会落在几个固定的个体户手里,他们再转卖给稍大一些的废品站。而那些废品站在接收的同时也在做零散的回收。而囤货现象在他们这一环节就已经开始出现。目前塑料涨价趋势明显,那些囤货的废品户已经有意识地参与“投资”,他们在低价时收购,找合适的时机卖掉。 据了解,自塑料、化纤现货行情启动以来,很多个体废品户赚得钵满盆满。据业内人士透露,化纤生产加工企业收不上来原料,只能提价回收废旧塑料瓶,但越炒越高的价格更是加重了囤货者看涨的心理。中新 折射出通胀压力增大 在辽宁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方天堃教授看来,废旧塑料瓶价格的变化,所折射出的经济现象远不止棉花涨价那么简单。
从目前来看,塑料瓶需求增多说明企业已经从金融危机的阴霾中走了出来,发展态势良好。长期来看,塑料瓶涨价的背后一定是国际油价上涨,国际油价上涨牵一发而动全身,最终影响到终端消费品价格,CPI及PPI价格上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塑料瓶涨价起到支撑作用,因此,塑料瓶涨价能够折射出通胀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