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饮料中存在的塑化剂,一开始的时候有一种误解,认为是从包装的塑料瓶中释放出来的,这其实是一种误解。"青岛大学化工学院创新实验组的孙锡全介绍说,"饮料瓶子一般是聚酯,也叫PET,也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从分子结构上分析,即使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降解也不会导致出现邻苯二甲酸酯类。按照正规工艺生产,聚酯瓶不能采用回收聚酯原料,配方中也不应加入邻苯二甲酸酯类用于增塑。"也就是说,聚酯类塑料瓶的生产制作配方中不会存在塑化剂的添加,就算是添加入塑化剂,也不会分解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虽然按照正规工艺生产聚酯瓶不会引入邻苯二甲酸酯类,但是如果小厂不按照正规工艺生产 ,可能使用回收料,尤其是回收聚氯乙烯,聚氯乙烯为了增加自身的柔软性,需要大量添加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这样就会导致生产的瓶子当中存在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当罐装饮料后,在储存期间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会从瓶体当中迁移出来,污染饮料,温度越高,释放量越大。"孙老师介绍说。 对于聚酯类饮料塑料瓶中会释放毒素的说法,孙老师给出了解释,"按照正规生产的聚酯类塑料瓶,不会存在这种现象,但是一些违法商贩使用的回收材料,就很有可能出现释放有害物质的现象。" 而关于塑化剂的毒性,中国台湾大学食品研究所教授孙璐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塑化剂DEHP毒性比三聚氰胺毒20倍,一个人喝一杯500毫升掺了DEHP饮料就已经超过单日食量上限,并称这是她30年来看过最严重的食品掺毒事件。 塑化剂的毒性是否是如此强,对此,孙老师介绍说:"三聚氰胺的危害性在于它会在人体内形成结石,其本身毒性并不是很大,有实验对小白鼠进行过喂食,中毒症状并不是很明显。"至于为什么会拿塑化剂和三聚氰胺对比,孙锡全介绍说:"前一段时间,因为毒奶粉事件,食品安全引起了公众关注,此次的塑化剂事件,又让公众对塑化剂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
名词解释:
起云剂,又名浑浊剂、乳浊剂、增浊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乳化稳定剂。起云剂常见原料是阿拉伯胶、乳化剂、棕榈油或葵花油。正规生产的起云剂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塑化剂,是一种有毒的化工业用塑料软化剂,属无色、无味液体,添加后可让微粒分子更均匀散布,因此能增加延展性、弹性及柔软度,常作为沙发、汽车坐椅、橡胶管、化妆品及玩具的原料,属于工业添加剂。塑化剂会对人体的生殖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带来危害,例如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可能造成儿童性别错乱,长期大量摄取还会导致肝癌